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

加油,讓品牌說故事

加油,讓品牌說故事

社論/聯合晚報
本報昨天介紹了越南「咖啡王」挑戰星巴克的故事。越南咖啡豆出口總量高居全球第二,但這些生豆沒有品牌,辛苦的農人只能賺點零頭,所以越南最大的連鎖「中原咖啡」致力於提高產品附加價值,要讓品牌「說故事」來打動消費者。 向國際大品牌挑戰的雄心,全世界各地都有,屢仆屢起。越南咖啡業者看準了「品牌說故事」的這個特點,其實正是當前行銷學的重點概念。台灣的產業喊升級轉型、建立品牌、提高附加價值,已不知多少年,這個方向要持續努力。

台灣在只知埋頭於產品代工的年代,MIT三個英文字母幾乎就代表了「台灣」的形象,只不過是廉價品的代名詞。直到Acer、捷安特、法藍瓷…這些品牌在國際上站穩腳步,幫台灣建立了新的形象。而2002年台灣加入WTO的衝擊,讓國內業者增加了建立品牌的動力,從農產品到文創產業,乃至於協助災區自立更生的社區重建活動,都開始推銷品牌的概念,而且比賽著「說故事」越來越精采。

現在放眼看去,台灣內需市場的品牌早已繁花盛開,例如稻米的「池上米」向經濟部取得產地認證標章;鳳梨酥由幾家認真的業者領軍,以土鳳梨酥為整個鳳梨產業打開新天地和新商機;另外從醬油到手工肥皂,從休閒衣搶占「國民品牌」,從本地業者嘗試養殖大閘蟹並推出身分保證,乃至於老牌的鉛筆工廠都變身觀光學校,這一個又一個的品牌故事,訴說的都是台灣業者的流淚流汗歷程以及心血結晶。

台灣的品牌需要往前再走一步,從內需市場向國際間爭取消費者的好感印象。食品業的「鼎泰豐」,文化業的「誠品」,在國內外都漸漸擔當起台灣的形象代言人及觀光重點角色。品牌的故事一旦能打動人心,讓消費者因為那個故事而展開想像,則產品的吸引力備增,就像星巴克賣的不只是那一杯咖啡的滋味,誠品賣的不只是某一本書的內容號召而已。相當程度上,今天台灣民眾手持護照行走全球的便利,可以讓國民感受「台灣」招牌形象提升的價值。品牌說故事的這條路,要繼續加油!

沒有留言: